​最早一批印刷电商关停殆尽。从龙樱网、涂书网、喀嚓鱼到网易印像派,个性化印刷定制为什么就是玩不转?

2025-10-19 03:02:23 世界杯高清直播

这些个性化印刷定制最早的试水者,身份各异:既有互联网“大厂”,也有印刷产业链条上各类雄心勃勃的企业。然而,无一例外,它们最后都黯然收场。

在涂书网势头正盛时,二妮曾采访过其创始人朱勇。他提出了一个口号:让每个家庭都有印刷资产,让每个企业都有印刷资产,与虎彩追求的“让印刷走进千家万户”如出一辙。

在决定关闭涂书网时,朱勇仍然强调:“这块业务方向和商业模式是有未来的。”但多年之后,据说他的观点出现了大逆转,几乎断然否定印刷电商有成功的可能。

数码印刷和互联网的兴起,让很多人对个性化印刷定制的市场前景充满了想象。然而,一个又一个先行者的接连倒下,证明要激发这一市场似乎不是一般的难。

个性化印刷定制为什么这么难做?

二妮曾看过很多报道,说是国外家庭如何如何喜欢将一家出游的照片打印成册,将家庭聚会的照片打印成册,将孩子成长记录打印成册……

二妮也曾真诚地认为: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,这也将成为中国家庭的日常。并且,咱们有世界第一的人口,这该是一个多大的市场啊。

然而,早就有圈内大咖指出: 个性化印刷品的消费群体,咋看上去似乎很大,但真正有高频需要又有粘性的消费者,到底有多少?

比如,二妮曾经在2012年和2015年做过两次照片书,消费总计二三百元。虽然二妮觉得照片书确实很有意义,但一想到要挑选照片、平台上传、设计制作就有点头疼,这比在淘宝看上一件衣服就果断下单付款麻烦多了。

实际上,很多人都有与二妮类似的感受:同样是电商平台,定制一份个性化印刷品的体验,与淘宝购物差得太多了。无论下单速度还是物流速度,都很容易成为客户诟病的理由。

在网络上,二妮还看到很多关于印刷质量的吐槽,抱怨收到的照片书跟电脑上显示的不一样,没有屏幕上的颜色那么鲜亮。很多人认为这是质量问题,而不能理解这其实是色彩再现的技术问题。

从印刷圈走出去的投资人凌代鸿,曾直言不讳地指出:照片书市场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。他认为:中国人跟美国人不一样,没有他们那么追求情调,也没有他们那么有创意。照片书只在婚纱和儿童摄影领域是刚性需求,可能还有个性化的名片。做B2C的难度非常大,终端用户的消费频次够不够?单款产品的价格是多少?如何去获取流量?每一个问题都很难解决。

除了消费频次、产品价格、流量等问题,从平台的角度来看,个性化印刷还要直面客户服务的难题。一个客户做100本个性化台历,同100个客户每人做1本个性化台历,带来的收入相差无几,需要付出的客户服务成本却差异巨大。以印刷圈原有的大客户服务模式,来应对个性化定制的服务需求显然行不通。

为了避免直接面向C端客户的成本和服务压力,龙樱网、涂书网等,都曾试图打造B2B2C的新型运营模式,通过中间商降低营销和服务成本。这种尝试取得了一定效果,却未能最终改变两家网站关停的命运。

急切的流量需求与巨大的营销成本

国内的个性化印刷定制做得这么难,国外的情况又如何?圈内经常拿国外的Cimpress和Shutterfly作为成功的样板。

可根据三好同学在《 中国有多少台indigo印刷机?及这家做照片书的美国印刷电商卖了17亿美金,它一年能赚多少钱? 》中的分享,这两家鼎鼎大名的公司过得同样并不容易。

最简单的例子, 两家公司同样拥有超高的毛利率(50%左右),最终拿到的却是超低的利润率(近年来均未超过4%)。
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 “营销费用”耗掉了相当一部分毛利。2018年,Shutterfly营销费用为5.06亿美元,花掉了50.58%的毛利。而Cimpress最近6个财年,营销费用在毛利中的占比从未低于50%。两家大佬合人民币每年10亿起步的营销费用,主要都用在了流量与用户获取上。

由此可见,无论国内外,对低频、低客单价的个性化印刷品定制来说,流量和订单获取都不容易,需要付出巨额的营销推广费用才可能砸出水花。

问题是:在当前国内互联网“拉新”成本动辄几百甚至上千元的情况下,一个客户要下多少单才能把这块成本赚回来?而且,他真的能下那么多单吗?

正如一位投资人所说,互联网发展的早期,流量便宜得像水一样。而现在,贵得像油一样。

由此可见, 印刷电商虽然省掉了销售人员工资,却必须在流量和客户获取上投入更多的预算,成本压力相对传统企业或许只大不小。在互联网用户增长趋缓,流量成本越来越高的情况下,尤其如此。

而且,流量难题也是很多印刷电商开设自有网站碰壁,转而纷纷选择进驻淘宝、天猫、京东等大平台开店的主要原因。只不过,随着竞争的白热化,在这些大平台获取流量也越来越不容易了。

小 结

说来说去,个性化印刷定制,尤其是想做成大平台真的很难。然而,依然有人心存不甘,前赴后继地在进入这一市场。

二妮也曾设想:如果这一领域能够像共享单车、外卖那样受到资本的青睐,借助大资金的介入,在营销上迅速形成热点,以激发潜在的长尾需求,会是一种什么局面呢?

或许,个性化印刷定制还是很难做。但是,如果再脑洞大开一下:随着5G时代的到来,假如消费者挑选照片、设计相册,或者定制购买其他个性化印刷品,变得更为智能、简便,从点击鼠标到印刷生产装订可以一气呵成。这个事情是不是就能做了呢?

当然了,这些目前还只是想象。 随着网易印象派的告别,最早一批以个性化定制为卖点的印刷电商,基本关停殆尽却是可见的现实。

未来,个性化印刷定制的路会怎样走?希望看到更多老板的创新实践。

版权所有,转载务必获取授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