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雪球App,作者: 钝行顿见,(https://xueqiu.com/9027250285/160839517)
组织上:
1) 以算法为核心的技术团队(算法平台组、技术组、垂直产品组)、强大的商业化变现团队、产品运营与用户增长团队(产品运营与 UG,UG 负责“头条系”所有产品线的用户增长)。
2) 创意+基础能力复用(搜索与算法推荐、APP 外壳、UI)快速形成新产品(以虚拟项目组的形式运作,小组牵头人主要从三个职能中找,流动性比较大)——资源和流量配置用数据说话,尤其是用户留存数据——拉新放量(UG)——商业化。
3) 公司资源配置的过程不是你争我抢式的内斗,而是像生物黏菌一样,以最小消耗建 立最优路线的自然聚集。字节跳动资源流动的原则就是数据,利用 ABtest 尽可能量化一切指标。
文化与机制:
1) 公司文化的基础,是高效信息流动。信息创造价值,这是对待产品的理念,也是对公司管理的理念。 信息已经在那儿,如果没有有效组织和分发,其实产生的价值很有限。有判断力,和一个人能获取信息的层次多寡息息相关。
2) 充分 context,少量 control:优秀的人就是一台分布式的处理器,不只是一个执行 者,每一台分布式计算机都有判断能力,都要聪明,因此需要掌握所有的上下文信 息。多提供 context,减少 control,决策指令不是单纯的上传下达,而是让同事之间 通过提供上下文,通过内部信息透明来解决问题、做出决策、提高效率。——context 偏日产交互中的沟通与共识。
3) OKR:OKR 不仅用来实现目标管理,更是每一个人之间的沟通工具,后者的重要性甚至高于前者。字节人人都在强调 OKR“对齐”,如果自己修改了某项 OKR, 与这个项目相关的同事都会在飞书上收到通知,来及时对自己的 OKR 做调整。在 飞书上,任何员工可以看到任何同事的 OKR,以及基本信息、汇报关系。“能看到 一个人的 OKR,意味着你知道 TA 这两个月的主要精力会放在哪些事情上,一目 了然。”至于结果衡量,在字节跳动是做“360 度测评”——任何人可以对任何人做 出评定。
4) 内部沟通与效率工程部门,专门优化公司内部的信息流动,涵盖行政、财务、人力、 OKR、任务管理、数据统计等,将工作流程的各个方面产品化、机制化。今年推出 的企业服务产品 Lark,就是公司内部的 IM 软件走向市场。
我所在一家传统企业,过去持续推动组织变革与重建,一度压缩层级,组织扁平化,去头衔,然而效果不好,期间也跟着一起研究了很多组织的的变化,尤其互联网企业像字节跳动,直到有一天突然悟到,其实扁平化最核心的不是层级扁平化,不是头衔扁平化,而是信息的扁平化,这才是本质。也一直在酝酿另一篇文章深入阐述,惜因各种原因始终未能成文。
当然大的背景是前些年移动互联网的突然崛起,所有传统行业都有了焦虑,宣称要变革,现在回头来想,真的抓住本质了么?字节跳动为什么有专门的效率工程部,为什么内部孵化了飞书(首先服务于自己需要)?
信息的扁平化是部分传统和现代企业都可以做到的,而层级扁平化是不顾行业特点、生意特点的,没有抓住本质的。每个行业和生意都有其特点,组织是服务于业务的,有些需要有多层级的现场管理,但信息扁平化确像空气、养料一样,给予每个工作的人足够的信息去做出正确的决策。
尤其是在德鲁克所提到的知识工作者构成的现代企业组织里,每个人都是决策者,甚至决策人是动态的。这方面想起上几周清华MBA老师提到的领导的不同,用了几张图,第一张是划龙舟,很明显击鼓的是领导者;第二张是帆船,第三张是漂流,显然这里领导随时在变换,不同时刻要听不同人的。无论何种领导,新型的组织,知识人的组织需要信息扁平,不要将信息当作权力,而是当作养料当作空气,充分给予每个人,让组织中每个人发育成长和贡献。
而什么样的行业、生意需要什么样的组织和人,又该匹配什么样的文化,对信息扁平的要求如何,或者企业宣称的与执行的是否一致,变革是否能成功,都是很好的观察企业的角度。一个企业宣称的文化,对员工、对信息的态度会体现在各类细节中,去企业中走一遭,参加个会,就有各种感知方式,只要有注意细节的眼睛。
$字节跳动$ $美团点评-W(03690)$ $Facebook(FB)$